- · 网络新媒体技术版面费是[06/30]
- · 《网络新媒体技术》投稿[06/30]
- · 《网络新媒体技术》期刊[06/30]
中国网络剧的逻辑与创新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影视剧交互逻辑已改变 所谓“自制”,在今天通常指的是由爱奇艺、腾讯、优酷、芒果TV等几大平台出资、制作并在自家客户端播放的影视剧,与之相对的类型是“分账”,即由个人、
影视剧交互逻辑已改变
所谓“自制”,在今天通常指的是由爱奇艺、腾讯、优酷、芒果TV等几大平台出资、制作并在自家客户端播放的影视剧,与之相对的类型是“分账”,即由个人、团队或其他制作方提供作品给这些平台,再按照一定比例分取收益。由于头部平台实力雄厚,自制剧通常品质更优。而在当年,“自制”主要是相对于传统影视剧创作而言,给人以粗制滥造的不佳印象。即便是其中的优秀之作,例如最近因再次上架B站而引发补剧热潮的《毛骗》第一季(2010年),剧情层面被网友戏称为“一根冰棍的钱做出了哈根达斯”,但还是因为小成本、业余演技和充满塑料感的服化道劝退不少观众。
在此形势下,网络剧也进行了一些形式创新的探索。例如,在短视频占领市场之前,其常用的竖屏形式就已经被借用至网络剧的制作中。2018年爱奇艺推出了自制竖屏剧《生活对我下手了》,单集2至5分钟的长度呈现一个生活化的搞笑段子,并采用了上滑换集的触屏手势。另一种新类型是互动剧,如爱奇艺出品的《他的微笑》(2019年)和腾讯出品的《拳拳四重奏》(2020年),在观看过程中可以通过触发不同选项而进入剧情分支、达成多重结局,甚至还加入了音游的点击元素。还出现了在交互模式方面增强用户体验的实验,如古装小甜剧《祝卿好》(2022年)在剧情进行到男女主人公心动的时候,观剧的手机也会随之震动。当然,以上尝试尚远远谈不上成功,仅仅是提供了一些多样化的可能。
传统影视作品特别是电视剧原本就是针对大众的文化工业产品,网络剧则尽可能地把这一特征发挥到了极致,除了上述的IP改编、流量明星、细分类型化之外,最重要的是参与构造了一个与现实生活密切交互的虚拟空间。在过去,传统影视剧往往是“摹仿”现实,在叙事上重视情节完整性和人物形象塑造的丰满度,看起来十分“真实”,不过观众也都清楚那是一个个平行的幻想世界,是每天暂时脱离日常生活、沉浸在现实主义叙事幻觉中的一两个小时。而在网络剧之中,剧情或人物形象的真实感不再那么重要,相反,提供高度符号化的、可供快速辨认的类型化的快感才是关键。有没有“梗”、CP好不好“嗑”、自己支持的明星有没有拿到足够的“番位”、播放量能不能力压对家同期竞品等,大多数时候都超过了对网络剧内容本身的关注。事实上,网络剧相较于传统影视剧的沉浸感是减弱的,而观众的参与度却发生了质的改变。
今年,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对网络剧片正式发放行政许可,包括网络剧、网络微短剧、网络电影、网络动画片等在内的国产重点网络剧片上线播出时,使用统一的“网标”。从过去的备案登记制到如今的持证播出,“网标”的出现见证着一种发展与变化:“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改变了文艺形态,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艺类型,也带来文艺观念和文艺实践的深刻变化。近年来,我国网络文艺蓬勃发展,产业规模迅速扩大,创作生态不断优化,用户数量显著增长。”
作者:欧阳月姣
《网络剧片发行许可证》的上线,明确了下一阶段网络视听内容的努力方向。如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副主任吕帆所言:“新的政策环境对网络文艺创作提出了更高要求,更需要创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,聚焦新时代史诗般的伟大实践,为时代立传、为时代明德,以更多深刻反映时代变迁、描绘人民精神图谱的精品力作,让网络上的影视花园百花争艳、生意盎然。”对不断在平衡中探索创新性的网络剧而言,一方面,在内容质量上不断地向台播剧和经典化的影视作品靠拢;另一方面,在形式上也要持续吸收更具先锋性的网络原生内容及其形式表达,多多尝试融合其他媒介的叙事特征。如此,才能更好地贴近时代诉求、保持发展活力。
过去多年,网络剧之所以能长足发展,正是因为追踪和挖掘了互联网时代年轻观众的喜好和需求,能够把网络原生内容与新兴商业模式和既有的成熟影视类型相结合。从《2021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》来看,现阶段的网络剧面临的一大挑战是来自短视频的冲击。截至2020年底,短视频的用户规模已达8.73亿,占领34.1%的网络视听市场,超出综合视频(包括网络剧、网络电影、网络动画、网络综艺、其他网播内容等)的7.04亿用户规模和19.8%的市场占有率,在同期增幅方面更是来势汹汹。2021年4月,爱奇艺、腾讯、优酷等还发布联合声明,反对短视频平台对自家内容的二创侵权行为,开启集体防御模式。过去被视作引流资源的短视频,开始让长视频平台感受到危机。
文章来源:《网络新媒体技术》 网址: http://www.wlxmtjszz.cn/zonghexinwen/2022/0804/761.html